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一年多来我在昆明做乡村振兴的实践工作,困惑很多,总是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我也同时到其他“乡村振兴”工作做得好的村去学习,发现我看过的“振兴”了的村庄实际上都是外部资本带动的结果。纵向对比来看,农民的生活、村庄的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这样的村庄农民上楼了。公司每年会给村集体交一笔钱作为土地、农房流转的收入。村里的负责人很自豪地告诉我,村里的农民都在公司里就业了。老板也很自豪,觉得自己扶了贫,为乡村振兴做了贡献。这些的确是客观的现实,也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模式。但是,仔细想想,农民从原来种地的人变成了景区的卫生管理员,横向对比来看,农民和集体获得的收入与外部资本获得的收入差异巨大。这其实也恰恰是乡村现代化改造过程中的某种无奈。政府做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外部的资本只做了一部分的投资,就将农村的资源以及政府的投资转变成了自己获取高额利润的资产。这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参加乡村振兴实验的麦地冲村青年
 
其实原因很简单,公司有能力雇佣专业团队来进行市场运营,乡村则没有这样的能力来把自己已有的资源以及政府的投入转变成自己能够盈利的资产。所以,我这几年花了很大的力量在云南的乡村实验我的“乡村CEO计划”。
 
河边村雨林瑶家合作社财务总监(右一)给笔者开发票
 
 
我们讲到乡村的人才,总会涉及到如何吸引外面的人来乡村、如何把乡村的人才留住。其实,这样的说法多半是空话。我们仔细想想,在过去几十年中,凡是一个整体的村庄发生巨大变化的案例,实际上都离不开一个“人”字。这样的村庄在中国有很多,如浙江何斯路村的何书记,我在此不一一列举。这应该算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种模式,但是,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有何书记这样的人。因此,还是需要探索一个能够学习复制的模式。我在昆明宜良麦地冲村乡村振兴实验中采用的做法是,县政府在实验区的框架下建立一个乡村振兴人才基金,同时在麦地冲建立一个青年人能够就业的平台——麦地彩居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共同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经营和管理村里各种盈利性的活动,公司聘用在村里成长起来的3名年轻人为CEO、CFO和CTO,对他们进行培训,聘用期间完全采取城市现代企业的薪资和规范,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展开“乡村CEO计划”的实验工作。
 
 
麦地冲村青年参加乡村振兴实验
 
乡村需要很多方面的人才,但是我以为,乡村最缺乏的是能带头的能人。在没有带头能人的情况下,乡村最缺乏的是能够经营乡村的经营性人才。农民以股份公司或合作社的形式将自己的资产盘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可以当老板,雇佣专业的团队来展开经营活动。这是乡村在缺乏带头人的条件下探索乡村振兴人才瓶颈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我主张给这些乡村CEO较高的收入,但是大家会觉得比村里人的收入高一些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的概念里,乡村的乡土人才,收入不应该高于小云教授团队的老师。我以为,这恰恰也是乡村缺乏人才的重要原因。我们回顾近百年以来的现代化过程,乡村人的梦想和乡村人的价值就是能够走出乡村。乡村家族们最引以为傲的事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乡村、在大城市落地生根、当官发财,乡村从来就不是就业的地方,乡村更不是能获得高薪的地方。在云南的某个地方,外部的企业带着资本和技术,将两万多亩农民的山地流转起来,每年的收入达到上千万,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把这些地集中流转到一个农民合作社,让这个合作社通过高薪同样聘用专业的人才,让村民实现每年上千万的集体收入呢?我知道我这样的想法有些天真,因为无论股份公司还是农民合作社,只是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仍然存在真正的所有权和激励缺失的情况。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进行探索。
 
福安村讨论乡村振兴人才问题
 
我在云南晋宁的福安村发现,村书记是一个能人,他在外面经营物业和餐饮。我们在福安村要做一个高端的农旅产业开发,完全符合他的个人经验。仅仅让他从村干部的角度来工作他也会很乐意,但是我不太相信他会比经营自己的公司更上心。所以,我觉得要想一个办法,让他能够变成福安村新产业直接的经营者。我给村干部说,他发了财,他的家在村里,他的社会关系都在村里,中国人讲家国情怀,他会真正反哺村庄;如果像我这样的村外人来投资,在村里获取利润后估计就拿着钱走人了。云南富民的石桥村的村主任也是一个能人,所以我就很少到那个村去指导工作。我希望他能把所有的到村项目整合起来,变成他有股份的集体公司的工作。
 
石桥村徐主任(右一)与笔者现场交流村庄建设
 
我在昆明六个区县的六个村里正在开展的乡村振兴的实验工作主要是探索如何能把乡村的那点好处留给乡村的农民。在实验中,我强调农民作为受益主体并不是我想排斥外部资本的介入。我特别欢迎外部资本的介入,但是我希望农民的资源、政府投入形成的资产,能够变成农民与外部资本进行谈判的筹码,这恰恰是在很多情况下被忽视的部分。我希望在重视乡村的过程中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好处,并不意味着我持有乡村主义的立场。我个人并不认为大家回到乡村就业就能获得高收入。当然我也不是城市方案解决乡村问题的绝对的城市主义者。我是主张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城乡主义者。我希望乡村就业的业态更加接近现代的业态,乡村就业的收入水平更加接近城市的水平,乡村也更加具有城市的特色。城市和乡村不应该对立起来,而应该成为互嵌的融合体。
 
 
话题:



0

推荐

李小云

李小云

1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名誉院长,小云助贫中心发起人。 工作领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与实践,以及公益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发展理论、国际发展援助、非洲发展、农村发展、贫困、参与式发展、性别与发展、可持续资源管理与中非农业合作等。

文章